21世纪中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2018-05-03 09:41:34
  • 0
  • 0
  • 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19世纪40年代,对于欧洲社会而言,一方面:起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大致100年,这个时期是英国社会阶级分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农民向工业生产领域急剧转化,社会人口大部分成为了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新兴的资本阶级需要拥有自身的社会地位,由此在欧洲各国发生了资本阶级革命,并且由此确立起了现代国家制度。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工人阶级同样为着自身的利益而进行有组织的斗争,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于1847年成立,这个同盟邀请马克思、恩格斯两人为其起草纲领,由此便在1848年2月公开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1818—1883)首先是一位思想家。然而,这位思想家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思想家不同,因为其他的思想家都是提出自己的一种理念加以论述,而马克思在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从一开始即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社会产业分工中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实践、社会要求而从事自己的理论研究。因此,马克思在思想上充当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而且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论》才是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个人及其全部理论,都是致力于追求实现工人阶级的劳动解放而阐发出来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能动的、具有创新生产力活力的阶级,在马克思的时代,这个阶级即是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阶级斗争,决不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无休无止的暴力行径,恰恰相反,马克思把阶级斗争首先视为社会分工的结果,并且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的首先是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可以通过经济的方法进行解决的。

在全部历史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一个明确的对象进行俺研究,其全部成果表现在《资本论》中,《资本论》把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以及总过程都进行了详尽的理论描述,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前途并没有做过多的设想,他只是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和“剥夺者将要被剥夺”,并且指出未来的劳动组织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并且要“重建个人所有制”等等。但是,在马克思哪里,所谓的“消灭私有制”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制度的一种主张,而决不是简单地消灭私有财产的拥有权。否则,马克思就不会在《资本论》的最后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结论。

马克思批判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然而马克思没有批判过任何一个资本家个人。

在中国,从1950年代进行的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其实是打着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的旗号,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场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海的认知,犹如一个站在海边刚刚脱掉鞋子准备下海的顽童。毛泽东根本不懂更不会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当然,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追求社会公平的方面,曾经发挥过或多或少的理论贡献。

劳动阶级在劳动过程中获得解放——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要义。

人类社会经过马克思身后100多年来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经过20世纪下半页以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的带动,在社会分工和阶级结构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便是人类社会阶级结构的多元化的局面。处于不同的产业分工中社会各个不同的阶级力量,共同充当促进社会文明的力量。

21世纪中国必将是一个产业大分工、大分化的世纪,同时也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蓬勃兴起的世纪,而科技发明的产业化,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进步的主流和轴心,在这样的轴心驱动下,中华民族的文明将发生一场普遍的质的飞跃

21世纪注定是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的世纪,21世纪将是人类自18世纪下半页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转型世纪。工业革命走过了大致200年,人类通过电子技术革命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电子信息经济首发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最终应该在中国达到一种成熟的顶峰,因为中国是1980年代以来接受世界上经济发展成果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和人力资源最多的国家。

21世纪中国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圣徒。

在21世纪,中国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正确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直到作用: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引导中华民族的思维方法向着逻辑思维的方向转型,从而把汉语系统提升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科学语言之一。对于人类而言,决定和影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思维方法和政治制度,语言本身决不是制约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自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以来,我们民族的文字和语言系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为优美和富于活力的语言品种。在21世纪,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一大使命,即是把汉语提升为世界上的主要的科学语言。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天下文明的价值结合起来,奠定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力。可以肯定,21世纪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注定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繁荣局面,而马克思主义也注定在中国社会中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同时,我们的社会注定要回归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本源——天下文明的追求和意志。而且,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将包括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形态的因素,诸如佛教、基督教等,都会同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到我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

第三,全球化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社会在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改革开放时期后,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文明的全面升华的时期,这需要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组成部分,共同为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奋斗。中国社会内部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别性和不平衡性,但是,这只是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和不同,而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组件共同为着实现社会文明的目标而努力的局面,将构成中国未来30—50年的典型的社会特色。

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思想家、理论家们,必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直接的继承者和丰富者。

近14亿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是——天下文明。在这样的价值统领之下,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必将绽放出无限的思想光芒。

 

 

                                             徐国进

                                         2017年9月26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