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意义:引导人类向文明而化
2020-02-13 09:46:09
  • 0
  • 0
  • 0

一般说来,我们都是从“名词”的角度谈论文化和认识文化。而事实上,“文化”本身即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动态的概念,因此,在这里,我从动态的角度再次谈论一下“文化”的实质、意义与作用。

在地球上的生物链中,人类是唯一能够创造出自身社会文明的生物。其它的生物不具备这种特性,只是根据自然环境而生存和繁衍。自然界把智慧赋予到人类生命中,这是自然界对生物作出的选择。其实,人类的存在对于自然界以及自然界物质来说,没有意义和价值。因为自然界不知道人类的存在,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源自于自然界并且最终回归到自然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文明也同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一切社会文明的成果,只是对自然界物质的开发利用与重新组合,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界物质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社会文明体系不断升级,由此,不断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的和第一位的关系,这对关系构成人类的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一点,便可以确定,研究、探索、认识、利用自然界,才是人类文化的根本任务和中心使命。

自然界拥有的无限丰富的物质,其运动和变化皆处于十分和谐、默契与共荣的状态。因此,这也决定了人类的社会文明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类固然是地球上唯一具有能动的改造客观环境的智慧动物,但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社会文明,可以说仍然处于极其幼稚的程度,也可以说,人类现阶的科学也仍然处于真正科学的门槛之外或者仅仅处于真正科学的入口。

回顾历史,华夏民族的文化,自从姬昌刻撰《易经》之后,周朝自公元前11—3世纪的统治,客观上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科技大繁荣时期。在周朝的分封制下,各个诸侯国皆都不遗余力、想尽方法发展自己,即使得自己的国力强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个不同的诸侯国的统治者,无不精心的寻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与治国方案。这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文献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应该说,正式周朝分封制形成的地方政权的高度自治,才在文化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

诸子百家中最伟大的派别是墨家、农家、医家等既提出了一系列人类文明价值,有与社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派。儒家只是单纯地提出和倡导“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理念,却始终没有试图走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思维线路,也不与社会的生产活动向结合。儒家学派是一种致力于服务于统治者的学派,因此,在孔子去世后200多年的汉朝建立后,西汉初年的叔孙通等人直接为汉朝统治者刘邦创建了一整套“礼制”。由此,汉武帝刘彻更是采纳董仲舒的文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之后,儒家被定于一尊。汉民族在文化、科技方面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明力便不断的衰弱和坠落,直至被外国人称之为“东亚病夫”。

可以肯定,孔孟之道的儒家学派,决不是源自于商周时期华夏民族文化形态的主旨内容,儒家只是全部华夏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且也不是诸子百家中最富于智慧、最具真理光辉的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墨家、农家、医家等学派,不仅在思想高度方面,而且在造福人类生活的实用性方面,都要远远超过儒家的重要性。

中国的统治者直接控制文化形态,是自从秦朝建立即从秦始皇开始的事情。自秦汉王朝开始,中华民族的文化,从缺点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如下两点:一是暴力文化;一是巫文化。前者典型地表现在对于公权力的认识和使用上,同时表现为普通民众固有的暴力心态上;后者几乎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导致整个社会普遍没有勇敢地追求科学真理。

在欧洲,自公元13世纪起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各国在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大繁荣时期。到公元15世纪伴随着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明不断涌现,欧洲的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公元15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在社会的文明程度方面便开始明显地优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农耕国家。

20世纪中国的一大文化现象是“批孔”和“尊孔”双方各执一词的无休止的争论。这种文化上的争论皆都延烧到社会的政治领域。在20世纪,中华民族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的极端口号到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运动,事实上,都是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实质的表现。而且严重破坏了文化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

20世纪中国只是从暴力的方面认识革命。然而,革命决不是无休无止的暴力、更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革命应该是人类运用一切文明的方式方法对于不文明、甚至于反文明的社会存在进行剔除。改革开放时期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进步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然而,对于这个时代仍然严重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和正确认知能力。这个时代的主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客观地说,在“经济中心”的政策与增长模式以及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在短时间内,整个社会爆发出巨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得改革开放时期40年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要远超以往4000年历史的数量。但是,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一方面,社会道德的沦丧与公权力的腐败也前所未有。

简单的依靠对于官僚层的“反腐”斗争,根本无法有效化解社会现存的矛盾以及涉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40年之后,中华民族必须在文化、政治与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

宗教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至于宗教的起源,是否带着地球之外的高智能生命的痕迹?或者,带着地球上我们这届人类出现之前的智能生命的遗传基因?这些问题是现在仍然无法确定答案的问题。在各部佛经和《圣经》中,都有关于佛陀和耶稣的神迹与超能力的记载,而对于这些记载,又究竟是当时的事实还是仅仅为传说?今天我们已经无从考证。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价值和文化形态,宗教要比任何科学知识体系出现的更加久远。因此,宗教是人类的源起型的文化形态,任何社会理论、主义、哲学或意识形态的流派,都不应轻视和忽视宗教,更不应对于宗教持有轻慢或亵渎的情绪。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这大概符合历史的事实,然而,佛教文化在释迦牟尼佛之前便在古印度长期的存在着,耶稣是公元纪年前后的伟大人物,同样,在耶稣诞生之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基督教文化便在地中海沿岸的民族中存在。

华夏民族的文化起源有着多个不同的源头,首先是源自中原(今天河南平原)一代的殷商文化,这种文化曾经拥有自己的文字——甲骨文,只是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够找到甲骨文的系统的著作。再次是源自于黄土高原的周人部落文化,周人部落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诞生了一个伟大人物——姬昌,他开始刻撰的《易》(后来被称为《周易》或《易经》),是华夏民族最早流传下来的系统的书籍。另外,生活在华北平原以北的诸个民族(今天一蒙古族为主)的草原民族,同样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中重要源头。

对于华夏民族而言,在文化上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华夏民族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具有高度社会认同力的宗教。因此,华夏民族属于一个没有源自于本民族的宗教意识的民族。在公元前12世纪姬昌撰写《易》之后,到公元前6世纪,与佛陀相同的世纪里,中国正处于周朝的重要的转折关头,即西周与东周的交替世纪。那是,社会中涌现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以自由的姿态发表对于社会的看法和提出治理国家的政策,进行各式各样的发明,比如鲁班的云梯以及墨子的飞鸢等等,诸子百家的涌现体现了中国远古在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科技的巨大进步,但是,诸子百家的思想,皆未形成华夏民族的宗教形态。在诸子百家中,最类同于宗教的流派要算道教,以老子为创始人。老子留下的《道德经》,具有某种神秘而高尚的宗教气质,但是,老子本人以及道家的继承人们,包括庄子,都不把传播自己的思想价值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总之,华夏民族的诸子百家,都把自己的关注点直接面对人世间的事务,因此,宗教的文化形态,没有能够在华夏民族的社会中形成。

对于中国,大致在耶稣诞生后的一个世纪,即公元64年前后,汉朝的一个皇帝——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由此,在他的支持下,开始大力引进佛教。从那时开始,佛教从西而东以铺天盖地之势一路东来,佛教迅速成为影响整个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的许多传统都来自于佛教。

20世纪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前苏联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火传入中国。随着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夺取大陆政权,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大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与宗教、有神论等文化形态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公开批判宗教,并且坚持无神论的价值取向。在20世纪里,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继佛教引入2000多年之后,再次通过国家意志而引入的社会理论体系。至于基督教,在中国则只是通过民间的方式传播,从来没有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虽然蒋介石由于与宗美玲的合婚而笃信基督教,但是蒋介石做为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在政治上坚持“三民主义”,基督教只是他的个人信仰而已。

在21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着在文化上的实质性升华的任务。而且,在中国走过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之后,社会的文化升华和转型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必须。其一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其二是,如何有效利用社会的各种宗教形态,使之充当中国文明进步的可靠因素?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社会不仅具有天然的多样性,而且具有历史的复杂性。

在21世纪,中华民族需要确立超越一切社会理论、宗教与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文明、幸福。文明与幸福的价值理念,不仅是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开始变包含于其中的价值,而且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概况地说,文明与幸福的概念和价值原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其它一切价值的统领,属于人类生活的永恒价值。因此,文明与幸福的价值,定会在21世纪必将充当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在文明与幸福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中,中华民族定将创造出崭新的知识体系,从而为全人类文明作出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在21世纪,中华民族在社会革命的一个根本方向,是彻底改变文化形态。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文化,必须走上以科学的逻辑思维的线路。首先是把现代汉语发展为世界上的一种主要的科学语言体系;其次是致力于在知识内容的发现方面的突破;再次是根本转变有关政治问题的落后观念;第四是创建富于活力的产业机制;第五是把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领域视为社会文明的主要动力。21世纪中华民族必须完成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或者叫做文明升华。一方面把历史上的不符合文明的价值观念剔除掉,并且真正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符合人类幸福生活需要的文化传统;一方面去努力树立崭新的文化形态,并且开创人类社会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实质和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必须走上以文明为核心价值的线路。也就是说,文化必须以文明价值为核心,事实上,文明是一切文化形态的实质、根本与核心。凡是脱离人类文明的文化形态,都是人类生活中的垃圾与糟粕,是应该抛弃的东西。

总之,文化的核心在于提出符合文明的价值理念,因此,从行动的角度讲,文化的核心意义在于引导人类进行文明的社会实践。脱离开这一点的所谓的文化,即是属于文化的垃圾或者糟粕。优秀的文化体系注定表现在有益于社会发展与进步方面,归根结底,优秀文化首先表现在对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科学认知方面。

一句话,文化的意义在于引导人类生活的向着文明的方向转化和升华。

文化只有成为人类的文明之化,才具有真实的社会意义。

徐国进

2020年2月13日星期四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