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华民族核心使命:进行产业革命与创新知识体系
2020-02-01 11:31:40
  • 0
  • 0
  • 0

眼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源自武汉的肺炎疫情的考验。无疑,这场疫情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会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未来。终结这场肺炎疫情是中国面临的当务之急。而展望21世纪百年未来,中华民族共同承担着的两大历史使命是——产业革命与创新知识体系。

人类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首先诞生于欧洲,以公元13世纪发端于意大利并且随后蔓延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为标志,现代科学体系从而逐步形成。在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民族创造科技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始终处于以家庭为核心的劳动单位、在政治上则是稳如磐石的以家族世袭皇权专制的结构,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在政治上推翻专制皇权统治。

显然,对于人类而言,现代社会所运用的科学体系和技术成果主要的源自于欧洲国家。欧洲国家是是地球上的一白种人为人口主体的国家。从宗教和意识形态方面,属于基督教和政治上的民主国家。基督教在公元1至3世纪,以罗马为中心而传播,在政治上,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政体一直延续下来。到公元13世纪,以意大利为发祥地而开始一场生机勃勃的“文艺复兴”运动,运动绵延到16世纪。可以说,欧洲社会的长达300年之久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包括宗教改革、文学艺术的大繁荣,以及科学知识的创新与地理大发现,欧洲的主要国家在价值形态上确立起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并且,把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系统化。

在美国,从富兰克林到爱迪生的大致一个半世纪,是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实现电力化的时期。美国继承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并且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工业革命达到一个光辉的顶峰,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历史使命,这里的关键即是富兰克林于爱迪生等一代代伟大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致力于社会的产业与科技革命。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这位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伟人,是美国开国初期的杰出政治家和物理学家,并且是大陆会议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一 。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人生丰富多彩而又富于传奇。他同时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富兰克林在中国有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即是他在1752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实验:在雷雨天气中放风筝,以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至于故事的真伪,有待考证。毫无争议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伦敦皇家学会(英国)为表扬富兰克林对电的研究,在1753年把他选为院士。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他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型人物之一。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最早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除了研究电以外,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气象学、数学、热学、光学等领域都有所贡献。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堪称是美国乃至全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改进的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在发电机的基础上,1900年爱迪生开始着手蓄电池的研究。1902年,爱迪生发明了“镍铁碱性蓄电池”,这种蓄电池是用镍、铁和碱溶液制成的,他用铁镍碱性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每充一次电,行程可达100英里。

人类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革命,其前提条件是动力机械的发明、进步与不断更新。从瓦特的蒸汽机到电力机,见证着人类进行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正是诸如富兰克林和爱迪生这样的伟大人物,把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建立在电力能源之上。可以说,这样的人物是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也是极大提升了幸福指数的人类的恩人。

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早在公元前12世纪,姬昌便书写出《易经》,这是古老的华夏民族把人类的口头语言升华为文字语言的开始。华夏民族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成熟的农耕社会形态,并且,诞生了灿若星辰的“诸子百家”,那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科技大繁荣和大发展的时期。

在中国,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国门被西方列强的炮舰强行打开。另一方面,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内的一些富于远见和真知灼见的志士仁人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识,就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科技的共识。自1840年起,学习西方和赶超欧美的意识,在整个20世纪百年里一直延续,直到1980年,中国开始一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由此,才真正开启了中国以完全自主的形象,向西方和世界主动敞开怀抱的社会局面。在21世纪,中国应该有效克服自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标志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学习西方的落后心理,以一种独立的向西方看齐的精神创造崭新的社会文明。

21世纪中华民族必须持之以恒的进行产业革命并且致力于创造崭新知识体系。产业分工、科学知识、技术发明、教育提升以及文化价值的转型,是中国在21世纪的核心使命。

历史地看,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整整一百周年的年份。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高举起了“民主”、“科学”的两杆旗帜。这两杆旗帜犹如高高矗立在沉沉中国天空中的明灯,她的光明冲破了绵延数千年黑暗的家族皇权专制的种种禁锢与枷锁,也照亮了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道路。20世纪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主”与“科学”的社会目标艰苦奋斗的世纪。在20世纪百年里,中华民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文明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

21世纪中国需要实现一场农业领域的伟大革命,就植物这种重要的生态而言,从育种、耕种、培植、收割的全过程。当然,还包括其它一切涉及农业的产业领域,比如肥料的生产与实施技术,土地的养护与开垦等等。

21世纪,必然是中华民族致力于创造崭新的社会文明的世纪。在21世纪,中华民族担负着的两大核心使命:一是持之以恒的进行产业科技革命;一是专心致志的创建超越现行知识体系内容的崭新的知识体系。

我们的现实社会,建筑在以电力能源为基础的运行模式上。可以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如果离开了电力,就将寸步难行。

超越电力运行模式的社会形态,必将是以“光”与“光能”为基础的能源体系。而如何发明并且建立这样的社会形态?这正是21世纪人类中所智者——科学家、哲学家、企业家乃至政治家们的任务。

徐国进

2020年2月1日星期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